这扇窗内,藏着北大的很多宝贝!
你见过,
宣统年间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样张吗?
你见过,
你见过,
李大钊、钱玄同、沈兼士、马寅初、季羡林等人的薪俸册吗?
你见过,
毛泽东为北京大学新校徽题字吗?
这些北大的宝贝,都藏在一扇扇窗背后……
在未名湖西岸、办公楼以南,有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,这里曾是燕京大学的图书馆,如今是北大档案馆的所在。
北京大学档案馆内景
原燕京大学图书馆内景
前文提到的珍贵宝物,都藏在这座建筑之中。
一扇扇朱红色的格栅窗,流过的风至此也似变得安静。因为窗内,正是时光伫足之处,北大岁月在这里被悉数珍藏。
今天是国际档案日,让我们一起进入北大里的“时间胶囊”。
文末互动有惊喜
1907年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毕业仪式议程安排及向学部的咨呈↓
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毕业照↓
《北大生活》和《北大三十二周年学生周刊纪念册》↓
毛泽东为北京大学“五四”运动31周年纪念活动题词↓
“档案”之于北大,涉及从深远宏广到具体而微的方方面面,凡北大从事招生、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师生、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、图表、声像等不同形式、载体的历史记录,都属于北大“档案”的范畴;它们如同一块块拼图,缝合古往今来,把北大的历史与当下连缀在一起。
北京大学档案馆前身为北京大学文书档案室,建于1958年11月,时为校党委办公室的内设机构。1982年12月,北京大学综合档案室成立,为处级建制,1993年4月,更名为北京大学档案馆。1999年,北京大学进行管理体制改革,档案馆成为学校直属机构,既是学校档案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,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本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,下设收集指导、管理利用和技术编研三个办公室。
正如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所言:
信史是要从档案中考核出来的。
名称或有所变易,但其“存史资政育人”的档案使命却在北大125年间承传绵延。
目前,北大档案馆整理收藏了37万余卷/件档案,记录着北京大学的创建、变迁和发展。一页页纸张,被安放在长达4000多延米长的排架之间,深蕴历史风烟。
档案无言,但清晰记录了北大初创与成长、探索与前行的点滴历程。如1902年张百熙奏《筹拟学堂章程》,同日清政府钦准颁行。这套章程称《钦定学堂章程》,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、大学堂考选入学章程和高等学堂、中学堂、小学堂、蒙养学堂的章程,共六件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完整的学制。
以物理学科为例,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,已经产生了15位两院院士,培养了五干多名核科学技术人才,被“两弹一星”元勋朱光亚先生称为“核科学家的摇篮”。北大档案馆保存的《物理研究室筹备工作报告》到《高等教育部关于设立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的通知》等文件,清晰生动地记录了物理教研室(技术物理系前身)等的筹建始末。
关于设立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的通知
在文字以外,图纸也是极为宝贵的资料,往日有以凭附,更为将来擘画“蓝图”。北京大学档案馆保存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建设图纸,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范本,也为燕园既有建筑的修缮和新建筑的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保障。
北京大学对档案的贡献不止于保管,更在于利用和研究,曾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主任的沈兼士曾说:
档案是未掺过水的史料。
而北京大学对档案的整理和研究亦由来已久,1922年,校长蔡元培向教育部上呈公函“为呈教育部请将清内阁档案发归本校事”,同时,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专门成立了“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委员会”进行部分明清档案的分类和整理工作,不仅丰富了历史档案整理的体例,积累了档案整理经验,并且为中国档案科学的发展培育了如傅振伦、郑天挺等重要人才,以整理国故为基础研求新知,在这些被称为“原始资料的原始资料”的档案中上下求索,叩问和追寻着历史的奥义。
给每一段时光一个独特的名字
北京大学档案馆的库房里,每一个档案盒上都有着不同编码,它们代表着管理、学籍、科研、基建、出版、会计、声像、人物、实物等多个门类,每一个编码都是一份不可复制的精彩过往,抑或一段丰实的北大人生。
人物档案是北大档案馆的特色之一。它的建立,为北大人留下更加清晰、生动的足音。有着“数学泰斗”之称的江泽涵,被誉为“当代毕昇”的王选、被称作“中国稀土之父”的徐光宪……一代代北大人留下的印记在这里被妥善珍藏。
江泽涵部分照片证书及手稿
王选部分证书及奖章
徐光宪部分证书奖章及手稿
由档案承载的时光的碎片,都成为岁月无言的符码,让“北大人”更加生动、清晰和具体。从1905年京师大学堂第一次运动会会场使用的小龙旗图样到1918年蔡元培校长掌校期间的学生社团——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成立的股票,一幕幕“彼时彼刻”因为细节的留存而抵达此在,不改其灵动与绚烂。
京师大学堂1905年第一次运动会会场使用过的小龙旗
北京大学学生储蓄银行股票、北京大学消费公社股票(1918)
蔡元培、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蒋梦麟、胡适等在北京大学任职任教的材料,真实地留存下这些为家国、为北大发展奠基开山的先行者工作、生活的痕迹,纵时光流逝,故人音容同样宛然可感,亲切清晰依然。
每一件档案背后,都是鲜活的故事与人生,也给后人以追怀和回望的导引。2005年,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北大时,曾收到过一份特殊的礼物,其母亲赵兰坤女士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的相关学籍资料影印本。透过一份档案,北大人的亲情、两岸同胞的血脉,穿越时空重新相逢。
往事随风,斯人难返,但无数生命的印记和生动、具体的细节却因一份份档案在燕园而被珍藏和永驻,与草木万物生机并发,笑貌仍存,精神长留。
从实物到数字化,岁月有迹可循
归档工作包括对文件材料的系统整理、组卷、编制页码及卷内目录、装盒、打印等多个流程,这是全校档案员及档案馆收集指导办公室的重要职责,而管理利用办公室则负责档案库房的管理及各类档案的利用工作,支持配合各项展览、活动,让沉睡的档案重新在现实中苏醒,迸发新的生命辉光。
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进行及时修复,也是档案馆的重要工作之一,需要精工细作的修补技艺,更是对细心、耐心的考量,而这些,都是北京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的“基本技能”。一个盛满“边角料”的箱子,则是他们的“珍宝”,在进行档案修复时,他们会根据原档案的材质,遴选颜色、质地相近的纸张,以实现“修旧如旧”,最大程度地维持档案原貌。
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,北大档案工作从传统纸质载体为主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向数字化、智慧化方向转型,档案信息化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,赋予档案更加稳固与坚实的生命。
2021年1月,档案馆官网经过全面更新升级,正式改版上线。改版后的网站聚焦学校核心工作,突出北大教育特色,以更丰富的内容、更多彩的形式,更清晰的板块分工,打造档案业务工作与档案文化宣传相结合的“一体化”信息服务平台。
档案的“收、藏、管、用”各个环节皆可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在线完成,2023年4月23日,档案馆开通了在线查档申请与预约服务,保障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,极大地提升了档案服务效能。
北京大学档案馆网站主页
北京大学档案利用预约系统
“将震撼与感动留给后人”,如今的北京大学档案馆,小窗幽静依然,时间的流脉被完好保存于此,继续诠释着坚守与传承,叙说着初心与征途;更伴无数北大人一起,将岁月织成风帆,携迢迢过往,迈向更广远的前路。
关注北京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北大档案故事
联合策划: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、北京大学档案馆
采写:隋雪纯
图片:隋雪纯、贾宝如、钟洁岚、LL、刘学红、王瑾、北京大学档案馆
排版:刘涵烨
责编:王嗖嗖
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,北大爸妈如何接招
燕南食堂重张,你的北大青春回来了!
推开北大大门,去看另一方天地
北大原创,版权所有
若需转载,敬请联络
期待投稿,欢迎合作
邮箱:gbdgw@pku.edu.cn